电子报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电子报 >

求吉纳福 喜呈佳作 ――四论福州人“贵石溅玉”文化传统

来自:未知   发布者:-1   发表于:2016-11-29 08:49   点击:

“雕艺千秋史,榕垣负盛名。大师高手刻,佳作喜纷呈。”唱出了福州人喜爱寿山石雕的原因,在于寿山石雕作品包含着深刻的地域文化内容,以及寄寓着福州人对生活的向往与希望。

福州是古老的文化名城,其文化积淀深厚。福州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使用寿山石器了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,在多座南朝古墓里出土了用寿山石雕刻的明器石猪。在寿山村,唐时僧人们在高山开石的和尚洞现在依然存在。宋时,厚葬习俗推动了福州寿山石雕业的发展,寿山石雕与瓷器、纸扎等成为当时冥器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元、明、清时,中国进入了石章时代,天生丽质、柔而易攻的寿山石更成为中国印章用材中的佼佼者。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,更使得寿山石雕业日见兴盛。

自古以来,福州地域的历史人文环境,对这种使用当地石材生产的寿山石雕刻品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。广大石雕艺人顺应福州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追求,制作生产了众多以地域“福”文化为内容的石雕作品。东、西门派艺人们在众多圆雕、浮雕、钮雕、透雕等工艺品上,除展现着福州人对“福、禄、寿、喜、财”的“五福”文化追求外,还将福州本地的历史典故、戏剧故事、民间信仰、佛神道仙、科举孝道、民间传说等内容呈现在自己的创作之中,以适应福州人对真、善、美,对和谐、圆满生活的向往与祈盼。福州人热爱家乡,常称榕城为“有福之州”。所以,在寿山石雕作品中,以“福”直接冠名的比比皆是,最常见的以“福”塞外的作品有福禄寿喜、福在眼前、福满人间、福如东海、福庆有余、福海寿山、百子百福、四季长福、五福同春、天官赐福、五福多寿等等。以“禄”冠名的,有封侯得禄、加官进禄、福禄双全、福禄同喜、富贵天香、花开富贵、鱼跳龙门等等。含“寿”冠名的,也屡见不鲜,如寿如南山、寿居耋耄、寿山福海、苍松寿古、六鹤同春、八仙庆寿、麻姑献寿、蟠桃献寿等等。而含“喜”冠名的,更是常见,如双喜临门、喜报平安、百鸟朝凤、百鱼戏游、百蝶迎春、龙凤呈祥、并蒂莲花、和合二仙、花好月圆等等。

“妙手精雕,成君子器;匠心独运,得圣人风。”寿山石雕在艺术的发展进程中,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张斌在《工艺美术与吉祥题材》文中,对文人士大夫将寿山石雕作品作为文房雅玩的现象作了深入研究,提出“吉语文字图案式”、“吉语印章式”、“吉语礼品式”三种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形式,揭示了三种石雕工艺品成为“君子器”、“圣人风”的魅力所在。现在人们常在印章、摆件上见到许多直接刻有《百福字》、《百福图》的题名或题款。在印章上,许多文化意味十足的印面印文与章体上的行款更是引人入胜。那些采用吉语或祥瑞古兽造型的图案,更是当今雕刻艺术家们重点研究与追求的对象。我们常在礼品或纪念品的寿山石雕作品上看到所选用的题材,偏重着吉祥寓意。那些寓意着祝寿、贺喜、节庆、科举等文化内含深厚的作品深受福州人的欢迎,千百年来一直热销不断。福州是沿海城市,福州人素有漂泊情愫。他们离开故土,走向世界时,总喜欢带些不易损坏变样的寿山石雕作为纪念品,因为石雕上常镌刻着“一帆风顺”、“鹏程万里”、“百福流云”、“万事如意”、“寿山福海”等吉祥平安寓意的雕刻图案,则自然成为他们的最爱。所以,福州人这种“贵石溅玉”文化传统现在也被他们带到了海外的侨居地。现在,许多海外华裔后代来福州时,他们也常常选购寿山石雕带回他们的居住地。